近日,建設中的中國臺灣云林海上風電場發生一起事故,一根長98米、重量接近2000噸的單樁落水。
11日,吉林省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內,首批風電整機產品正式下線。截至目前,吉林已建成風光發電項目裝機1232萬千瓦,風力發電主機、葉片、塔筒等設備實現本地化生產,引進建成新能源產業鏈企業20家。
隨著中廣核內蒙古興安盟潤澤風電場96號風機順利并網,中廣核新能源管理的在運風電機組總數達到10000臺。
7月8日,中國新聞社國是論壇與能源基金會舉辦“加速構建面向雙碳目標的現代能源體系,尋求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根本出路”專題研討會,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中國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極大地支持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事業。
7月9日23時11分,伴隨著由中交三航局承建,“振華30”施工的23#單樁基礎最后一聲錘擊響起,歷時兩個月,華潤電力的國內首個海上風電項目——蒼南1#海上風電項目49根單樁基礎沉樁施工圓滿收官。
近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簡稱:電氣風電)Petrel“海燕”平臺首臺EW11.0-208機組在廣東汕頭順利完成吊裝,標志著中國海上風電正式跨入11MW時代,翻開了中國海上風電市場的新篇章。
隨著我國風電、水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綠色電力正進入千家萬戶,為夏季用電高峰提供有力保障。當前,我國一批新能源重大工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預計將在今明兩年陸續投入使用。
2022年7月6日,北京——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今日發布了《可再生能源零廢未來:風電、光伏回收產業發展研究》(下稱“報告”),分別對中國風電、光伏行業的回收現狀與市場規模、回收規模增長對社會的影響、全球創新實踐等多維度進行解讀并提出建議,為行業發展以及參與者提供重要指引。
中歐漂浮式海上風電合作論壇于2022年7月8日在海南萬寧開幕。論壇邀請政府代表、歐洲駐華使館及中歐漂浮式海上風電龍頭企業,圍繞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創新、降本增效、產業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探討中歐漂浮式海上風電產業共贏發展。
7月8日,中歐漂浮式海上風電合作論壇在海南省萬寧市召開。本次論壇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和萬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聚焦漂浮式,邁向深遠海”為主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8日在中新社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上表示,中國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極大地支持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事業。
截至7月6日零點,在我國風力資源富集的新疆哈密市十三間房風區,8臺6.25兆瓦風力發電機已連續運行150小時。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介紹,這些風機是目前新疆單機容量最大的風機。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發布《關于2022年風電、光伏項目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
近日,湖南省發改委下發《關于同意全省“十四五”第一批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的復函》(以下簡稱“開發復函”),明確第一批發電項目共303個,且全部為風電項目,發電規模總計2237.7萬千瓦。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湖南省風電總裝機約為803萬千瓦。從開發復函確定的裝機規模來看,湖南風電的發展步伐即將大幅提速。
7月1日,國家能源局召開6月份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形勢分析視頻會。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志武出席會議并講話,局總工程師向海平主持會議。
中國風電新聞,風電,風電新聞,風電資訊,風力發電站,風電場,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