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市優化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和《成都市優化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成都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高到68%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50%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持續降低,完成省政府下達的能耗控制和碳排放目標任務。
6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意見。意見中提出推動“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基地、“新能源+”和分布式光伏建設。確保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投產、托巴水電站按期投產。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接網和消納,全年新開工新能源裝機2000萬千瓦、投產1100萬千瓦以上。
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切實穩住經濟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加快推進一批重大能源項目。推動信豐電廠、豐城電廠三期、新余電廠二期等項目建成投運,力爭神華九江電廠二期、上高電廠、上饒電廠等項目年內獲得核準并開工建設。
《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旨在錨定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施方案》從創新新能源開發利用模式等7方面提出21項具體政策舉措,提出切實可行和具備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為新能源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同時,新能源開發利用仍存在電力系統對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的適應性不足、土地資源約束明顯等制約因素。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了解到,目前我國正在加快能源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的同時,有效拉動投資、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在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區上建設的60萬千瓦光伏+儲能電站即將并網發電,每年可生產12億度綠色電能。沿海核電防城港4號機組華龍一號工程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華能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2號機組正在開展調試試驗。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宋雯:我國能源在建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全年新增發電裝機2.2億千瓦,將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同時,我國今年還將適度超
近日,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就“十四五”時期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的相關部署發表了相關觀點,現就相關報道中“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方向、重點模式等進行了摘錄分析,以供行業參考。
今天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這一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能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多種能源都在綠色低碳發展中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4月2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舉辦的“能源融合發展,共建綠色世界”分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能源行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領域和主戰場,要推動能源融合發展,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4月7日,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業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強、結構布局合理、綠色安全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格局,高端產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水平自立自強邁出堅實步伐。
煤炭行業要可持續色發展,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是根本保障。在此共識下,礦區對“含綠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記者了解到,綠色低碳、保護耕地、高質量發展等目標,進一步催生著新需求。“過時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3月29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意見》提出,以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為首要任務,著力增強國內能源生產保障能力,切實把能源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近日,我國核能綜合利用喜訊頻傳:繼我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在中核集團田灣核電開工建設之后,2月25日17:19,田灣核電8號機組核島反應堆廠房筏基底板開始澆筑第一罐混凝土,標志著8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開局——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進軍的重要一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意義極為重大。
2月24日,“中國能谷”(啟動區)項目在南京正式開工。該項目由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與南京市人民政府攜手合作,通過項目建設、產業集聚,共同打造能源領域高質量生態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富民出席項目開工儀式。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能源安全發展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重點針對能源環保、節能降耗、體制改革、新能源發展等相關領域,以互聯網甄選信息及專業研究成果為主要信息來源,反映能源領域高質量發展理念、趨勢、成果.